领导力培训:关于领导力的一点思考
只要领导人具有了一定的领导力后,公司内部的管理,规划都会得心应手,同时也会让员工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你,任劳任怨,因为他会觉得这很值得,有价值,也能体现它的价值和相信你会带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路。
当企业经营者心力不足时,就会期待身边有天才出现,从而一举改变企业现状。
然而,“天才”能有多少?企业又凭什么招揽和吸引“天才”?
能够真正引领企业长久发展的,是企业经营者自己不断地突破领导力瓶颈,并带动下属突破瓶颈,共同成就卓越企业。
对待下属,我们固然要反省心中的傲慢,就像文章开头那位企业家一样,问问自己是否足够尊重下属。
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觉察自己对下属的一份“好”里,有多少“不好”的成分。
你可以给予下属高额薪资、丰厚福利。这样的利益交换,只能满足人才的一部分需求,因而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激励的作用。
两千五百年前,孔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也就是说,基于利益的行为,最终导致的结果,一定是“多怨”。
在“多怨”的情况下,很多管理者会认为下属达到了瓶颈——诚然,下属可能确实存在瓶颈,但很多时候是管理者自己也碰到了天花板,然后他把这个天花板归咎到下属身上。这实际上就是“上级生病,下属吃药” 的典型表现。
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“阳”主生发,“阴”主滋养。物质激励属于“阳”,文化滋养属于“阴”。
留住人才,不能只在“阳”的方面做文章,企业经营者还应当重视高管的心灵品质建设,滋养他们的“文化之根”,让他们可以链接到源源不断的圣贤思想的能量——这就是“阴”。
许多公司上市后,跟随创始人打拼多年的元老高管,就会产生“退隐山林”的想法。这种现象之所以较为普遍,就是因为企业虽然满足了高管的物质诉求,让他们拥有一定成就感,但却难以让他们体证一份事业的崇高感。
本质上,企业领导者就是高管的天花板,当领导者的心灵品质不能提升,自我瓶颈不能突破,就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来加盟,即便暂时加盟,也很难真正留住他们。
所以,解决人才荒的本质在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,提升格局和境界,突破现有的领导力瓶颈。
随着心灵品质逐步提升,站位越来越高远,就能看到更广阔、一望无际的战略蓝海,制订出更清晰、更卓越的战略。
因而,人才问题不是被解决的,而是自己消失的,前提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把建设心灵品质当作人生重大战略!同时也把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当作人生重大价值!
那这时候就会缺少自己存在的领导力,如果领导力足够的话就能很轻松的把握手上有的资源,就可以好好的管理高管以及资源,这样工资成本就会从而降低,公司利润也会增加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【专访】中国企业领导力训练第一人谭兆麟:我做领导力训练的缘起
- 拓普理德观点:稻盛和夫说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从来就不是能力
- 领导力培训:为什么说刘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?
- 领导力培训:大企业的危机
- 领导力培训:企业文化与领导力
- 宜车时代卓越领导力训练
- 领导力培训:泛家居总裁有约2021定制家具风向标
- 4月9-11日 | 卓越领导力训练(北京站)
- 领导力培训:你选的人,一定是你的“镜子”和“手脚”
- 领导力培训:一切管理理论最终一定要归于人性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