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挤不进比你厉害的圈子?
圈子很重要。可是,为什么厉害的圈子,我们总挤不进去呢?
我们常说,圈内人,圈外人。就像人是生活在时空之中的,人同时又是生活在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圈子里。
有人说,“圈子决定未来,一个人要学会优化自己的圈子。”
圈子很重要,这是事实。但大多数人混圈的真相是,比你厉害的圈子你根本挤不进去。
段位不同,不能强融
福楼拜的《包法利夫人》,是一部活生生的挤圈失败史。
艾玛渴望进入巴黎贵族的圈子,却偏偏逃不了穷裁缝女儿的出身和嫁给平庸的农村医生的事实。她不甘心。
为了挤进巴黎贵族圈,她去参加伯爵的宴会,一翻折腾狼狈归来。她搭讪乡绅,包养巴黎大学生。她不肯放过任何向更好圈子进军的希望,却一次次被抛弃,伤痕累累。
圈子讲究身份和价值,你不够分量,怎么努力挤进去,都不会有人看到你。
你知道中国四个顶级圈子聚会的地点又如何?你拿不到入场券。
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从来不是玩笑话。段位不同,不能强融。比你厉害的圈子,硬挤根本没有用。
圈子由圈里人和圈外人共同决定
有些圈子你从来没融进去过,也有些圈子,你进了,也会“被”退出来。
白先勇的《游园惊梦》里,蓝田玉受邀去窦公馆,曾经的姐妹乘着汽车来,她却坐出租车。姐妹说的近戏自己都没看过。
丈夫过世后,她没了凭依,已经渐渐脱离这个奢华的圈子。这种跟不上圈子的无力感,就像昔日姐妹把“游园”唱的婉转,她张大喉咙也唱不出“惊梦”一样。
同学聚会,开始大家都参加,后来轮流做东,有些人出不起便不来了。于是少数有钱人参加,后来便成了原来的同学挤不进的圈子。
圈子不仅仅是圈里人决定的,而是圈外人和圈里人共同决定的。当有些人跟不上圈子渐渐疏离,剩下一些人便形成另一个圈子越走越近。
有些远离,从来与忘恩负义没关系,不过是自然选择罢了。
不能门当户对,也要旗鼓相当
厉害的圈子很难挤,但不意味着进不去。
为了进入文坛,萧军和萧红曾给鲁迅写信,满心忐忑。
想进鲁迅的圈子多么难,看看他圈子里的人就知道:钱玄同,蔡元培,胡适,章太炎,陈寅恪……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是如雷贯耳的文豪。
但通信几次后,鲁迅便被他们的才华打动。他喜欢萧红的率真和才华,说她是“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”。他把她介绍给文坛的人,为她的《生死场》作序,还邀请她到家里坐坐,有时聊天晚了还要送她下楼,让她有空再来。
鲁迅愿意把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请进自己的圈子,只因为这是他欣赏的认可的人。
因为一样有才华,所以惺惺相惜。因为是同样性质的人,不忍放弃。
能被邀请进圈子的人,都是邀请者眼中的贵人。能进入圈子的人,本来就有这个圈子的属性。只是早来和晚到的区别而已。
真正的高人,从不把混圈当正事
第50届金马奖,郑裕玲问黄渤“为什么你来金马奖穿得这么随便”的时候,黄渤笑着说,“我在金马奖五年,这里就像在家一样。回到家里当然随便穿啦。”
马云主持精英荟萃的华夏同学会如闲庭信步,不过当玩玩。
真正的高人,混圈子从不是正事,而是休闲。
最好的感情是势均力敌,最好的圈子也必定与你旗鼓相当。你说的话圈里人都懂,进入他们的世界你也如鱼得水。
所以,当你感觉与厉害的圈子格格不入时,不要急着去迎合圈子。当你的格调够得上厉害的圈子时,你不去挤,也自然够格。
【延伸阅读】
对于上文的作者观点,不少网友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,以下是前瞻君摘取部分精华评论:
1.何必去挤呢?自己跟自己玩不就好了,超越昨天的自己,才是真正的荣耀!
2.想起不久前的一句话,“跟谁在一起舒服就跟谁在一起”。别招人烦、也不让别人烦你。
3.强扭的瓜不甜,硬挤进的圈子不自在。有时你太在乎某个圈子,圈内人却没把你当回事。当你努力做好自己、逐步提升自身素质时,即使你没融进哪个圈子,圈内人也会给你留个席位的。
4.所以说 其实圈子不是靠挤进去的 先修炼好自己的内功,学会与人沟通,圈子自然就有了 死乞白赖的挤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,也不会有太多的好处。 打铁还要自身硬……
5.一个真正强大的人,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。所谓圈子、资源,都只是衍生品。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。只有自己修炼好了,才会有别人来亲附。自己是梧桐,凤凰才会来栖;自己是大海,百川才来汇聚。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,才会有相应的圈子,而不是倒过来。
6.曾经有一个人说,我认可你,才把你拉入我的圈子,不是一般人能进入的。这是原话 。 可惜,或许有人想进入,但是那样的圈子并不适合我。
7.最好的感情是势均力敌,最好的圈子也必定与你旗鼓相当。你说的话圈里人都懂,进入他们的世界你也如鱼得水。
来源:国馆(ID:guoguan5000)
同类文章排行
- 比亚迪、尚品宅配、创维高管必听的一堂拓普理德课:如何成为卓越领导者
- 层次越高,越懂得尊重人(深度好文)
- 3步保持终身竞争力:习得、抛弃、再习得
- 别再混日子了,伤害的只有你自己!
- 如果你没有钱,没有能力,没有人脉,你就这样干!
- 十八只狐狸,十八种心态,十八种结果,你是哪一只?
- 为什么干货越看越多,你却越来越焦虑?
- 陈春花:管理者为什么要成为企业的布道者?
- 领导者最大的失误:总盯着下属的失误!
- 为什么老板都喜欢问工作进度?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