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力培训:内驱力
为什么员工和老板之间会有矛盾的产生呢?为什么员工和老板之间会有相互的嫌弃呢?
对于任何企业的成功来说,没有什么比管理者忽略员工和企业文化更危险。
知识型员工以及受过更多教育的员工的增加,让管理成为区分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。同样的人和资源,在不同管理者作用下绩效产出差异极大。
在对200家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调研中,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:
也就是说,公司中有约50%的员工没有正常产生绩效。
在传统的管理中,管理者们总是希望依靠工资和奖惩来激发员工动力,期待通过外力就能使得员工产生高绩效。他们假设人们生来就是好逸恶劳的,缺乏进取心,不愿意承担责任,只有在监督下才愿意接受工作,人性为恶。
而新时代的管理中,管理者们认为清晰有价值的目标,可以牵引出员工最大的潜力,能使得他们付出超越职责范围的努力。他们假设在合适的环境下,人们就会为了集体的目标去努力,承担更多的角色和责任,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·德鲁克曾说过的“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和潜能”。
时过境迁,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是有前置条件的,也即在当时的社会中,人们还受困于基本的生活需求,吃饱穿暖可能是第一要务。而在今天,这个前置条件破灭,大部分的90后、95后的孩子们崛起了,他们成了劳动力市场上新的生力军,他们衣食不愁,生活无忧;有些甚至可能还即将继承家里的几套房产,部分独生子女更是在生活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。他们可能需要的是马斯洛更高阶层次的需求——自我实现。
所以新时代的管理者,需要更多去激发他们的目标感,让他们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行,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内驱力。
我们大部分的管理者,都会以直接下命令的方式,直接告知下属,你应该怎么做,需要做出什么结果,大概什么时候交付。
比如:小王,我需要上周的运营数据报表,包含我们平台APP上的注册数、活跃数、新用户次日平均留存率、GMV四项指标,请于今天下午4点交给我,感谢。
这其实还是比较清晰的指令,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,就是刚才的工作布置中,员工的角色仅仅只是一个执行者,他们不了解目标,不了解做事的动因,只是被动的任务接受者,而不是主导者,往往他们交付的结果也顶多是刚过及格线,而无法超越预期。
对于刚才的案例,作为管理者的你,可能还希望有前后的两周对比,甚至包含对比后的趋势原因分析,以及应对策略。然而,这些都是需要有更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思路才能做出来的。
我们下达任务时不能把框架限制死,应该留下更多的空间,需要相信自己的小伙伴能够完成并更好地交付,给他们一定可以自我发挥的空间。
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在布置工作前,前置一个动作,把部分权力棒交还给我们的小伙伴。
只要领导人具有了一定的领导力后,公司内部的管理,规划都会得心应手,同时也会让员工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你,任劳任怨,因为他会觉得这很值得,有价值,也能体现它的价值和相信你会带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路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领导力培训:内驱力
- 领导力培训:绿色领导力
- 领导力培训:领导力的核心是学会领导自己
- 领导力培训:只有权力,没有领导力是不行的
- 领导力培训:领导力的修炼
- 领导力培训:品格领导力
- 领导力培训:领导力的维度
- 领导力培训:关于领导力
- 领导力培训:领导力心得
- 领导力培训:善待属下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