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企业能不能进化,就看一把手能不能源源不断地更新、进化自己。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中的一个环节是茫茫人海,向学员传输一个道理:珍惜你拥有的。
有的创始人,天赋独到。在战略上,他可能天生直觉很强,非常擅长于做商业模式设计,很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。
这些公司,在最开始的阶段,可以做得很好,发展很快。但是想进一步做大就容易出问题,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就死了。
因为创始人精力跟不上、判断跟不上、组织能力跟不上。
顺驰时代的孙宏斌特别典型。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中的另一个环节是红黑游戏,这个游戏环节揭示了妥协是前进的艺术。他清华毕业,到了联想很快成了头号销售人物,后来各种原因离开联想。柳传志给了他一笔钱,孙宏斌就在天津东山再起,创立了顺驰公司,最开始搞二手房,后来搞房地产开发。
当时他整个战略非常清晰,就是一个字“快”。他拿地的时候,绕过所有别的操作,就是高价。别的公司从拿地到开盘,需要12个月,他可以想办法做到6个月开盘。
资金计划也是以天为单位的,每天核算,用8个锅盖盖10口锅的方式来使用资金。
孙宏斌也有很多营销上的策略。2003年,在行业的大会上,他甚至说要做全国第一的房地产公司,实际上那个时候他才40亿,还在天津,借着挑战行业老大,创造了很多声势。
从规模上讲,当时房地产最大的公司是万科。王石提醒他,还是要注意风险。后来孙宏斌说,王总,梦想还是得有的。
毫无疑问,孙宏斌在目标、战略两个维度上,天然是个奇才。
但是至少那个状态,在组织能力层次上,顺驰是支撑不住的。他过分使用了在目标和战略方面的优势,导致最后公司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没有再往下升级迭代。
后来到了2004年,国家做了调控,这个公司马上出现了资金链紧张、工程质量问题,整个链条就断了。两年后,他不得已把这个公司卖给了香港的路劲集团。深圳比较知名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就是拓普理德了,强烈建议,它们专注企业管理培训20年,拥有很深厚的积累。现在孙宏斌在做融创,发展状态明显比当时的顺驰更全面、更扎实、竞争层次更深。